桃花

如何一朽株,孕此千亿花。
虽云行且阑,明岁亦再华。
岂如世上人,一老不复佳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名字叫《桃花》,通过桃花这一常见的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深刻的生命哲学和对时间流转的感慨。

“如何一朽株,孕此千亿花。” 这两句诗描述了一棵看似普通的老树,却孕育了数以千亿计的美丽花朵。这里,“朽株”指的是那看似衰朽的老树,但它却拥有令人惊叹的力量,能够绽放如此之多的花朵,这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创造力是无比强大的,即使是一株看似普通的老树,也能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

“虽云行且阑,明岁亦再华。” 这两句诗描述了即使时间流逝,春天终将离去,但老树依旧会在来年春天再次开花,显示出生命的顽强和不断轮回。这里的“行且阑”指的是春天即将过去,“再华”意味着第二年再次开放。诗人借此表达了虽然时光流逝,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依然存在,每年都会再次绽放。

“岂如世上人,一老不复佳。” 最后两句诗则是将这种对自然界的观察与人类命运进行了对比。诗人认为,自然界的树木尽管会经历枯萎,但来年春天还会再次开花;相比之下,人世间的一些人一旦变老,就可能不再如年轻时那样充满活力和美好。这里的对比突显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差异:自然界的生命凭借自身的力量不断循环,而人类社会中的某些变化则显得更为脆弱和有限。

整首诗通过桃花这种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坚韧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同时也隐含着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崔鶠

崔鶠(yǎn),元佑进士,任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司户参军、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宣和六年(1124)起用为宁化军(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北宁化)通判,召为殿中侍御史。宋钦宗即位,以谏官召用,上书论蔡京之奸时,曾论及当时的文禁:“若苏轼、黄庭坚之文章,范镇、沈括之杂说,悉以严刑重赏,禁其收藏。其苛锢多士,亦已密矣。”而此时北宋垂亡矣。他深知局势难以挽回,“每叹天下事不可为”(吕本中《师友杂志》),不久得挛疾而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