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二首 其三十二

机夺机,句夺句。
觌面相呈,更无回互。
棒头有眼,迥出常情,语下无私,如何分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高僧释印顺所作的一首偈颂,偈颂是一种佛教的诗歌形式,用以表达深刻的哲理。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含义:

1. 机夺机,句夺句。 这一句比喻在辩论或对话中,双方都力求准确抓住对方的论点和论据,争锋相对,不相上下。就像在棋局中,双方都全力争夺关键的位置和优势,意在表达辩论或交流中的紧张和激烈。

2. 觌面相呈,更无回互。 "觌面相呈"指的是面对面直接呈现,不加掩饰,没有虚伪或隐瞒。"更无回互"意味着双方的交流不拐弯抹角,直接了当。整句表达的是直接、坦诚的交流方式。

3. 棒头有眼,迥出常情,语下无私,如何分付。 - "棒头有眼"比喻佛陀或高僧的话语如同棒子一样,能够洞察一切,超凡脱俗。 - "迥出常情"意味着他们的见解超越了常人的思维,富有独特的智慧。 - "语下无私"是指他们言辞中没有任何私心杂念,表达的是纯粹、无私的精神。 - "如何分付"可以理解为“这样的见解如何传授给他人”,表达了对这些深刻见解如何传递给更多人的思考和疑问。

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佛教中关于真理的追求、交流方式的直接坦诚,以及对高僧智慧无私分享的崇敬之情。诗中传达的不仅是对交流和辩论技巧的探讨,更是对人生哲理和智慧传承的深刻思考。

释祖钦

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