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 咏水面木芙蓉花

算秋容,佳处偏宜映带。
恍移在、滕家图上,涉江正好采采。
忆宿妆、水殿醒时,是徐娘、老去姿态。
粉镜初收,银蟾欲泻,池光冷暗销螺黛。
谁怜取、浮红漂白,长逐鸳鸯队。
湘君远、未应遗却,云裳霜佩。
浑不管、搴芳旧侣,经营一笑难再。
倚西风、自伤迟暮,木末含情更何待。
脉脉遥望,依依莫恋,凭渠流向烟波外。
便从此、东西飘泊,打并团圞在。
差胜似、落瓣船头,花花相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水面上的木芙蓉花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的美丽与命运,同时暗含了人生感慨。

上片开头用"算秋容"点明时节,说木芙蓉最美的样子是倒映在水中的倩影。"恍移在、滕家图上"用典,将花比作名画中的美景,接着用"采采"形容花色鲜艳。随后笔锋一转,用"徐娘老去"的比喻,暗示花虽美却已近凋零。"粉镜""银蟾"等意象营造出清冷月色下花影朦胧的意境,而"浮红漂白"则写出花瓣随波逐流的飘零之态。

下片转入抒情,"湘君远"用屈原《九歌》典故,写花虽美却无人欣赏。"搴芳旧侣"指昔日赏花人,如今都已不在。接着以"自伤迟暮"直接抒发对时光流逝的哀愁,木芙蓉在秋风中摇曳,仿佛含情脉脉却无人领会。最后"东西飘泊"写花随水流逝的命运,但词人认为这至少比"落瓣船头"被践踏的命运要好,表现出一种无奈的自我宽慰。

全词以花喻人,通过木芙蓉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寄托了词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以及面对命运无常时既伤感又试图超脱的复杂心境。写景与抒情交融,典故运用自然,在婉约中见深沉。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