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钝斋先生许象州三首

义重人谁及,高风有古人。
己田分友子,黎事保羁臣。
抱负耕莘志,依稀陋巷仁。
丹青遗像在,难写道心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叫许象州(号钝斋)的先生,通过三首组诗赞颂他的高尚品格。下面用大白话解析第一首:

1. 义气超群 开篇就说"义重人谁及"——他的重情义没人比得上,像古代圣贤一样风骨高尚("高风有古人")。这是直接点明他最大的闪光点。

2. 具体善举 接着用两个真实事例证明: - "己田分友子":把自己田地分给亡友的子女 - "黎事保羁臣":为受冤的流放官员奔走平反 这些事说明他不是空谈道德,而是真能舍己为人。

3. 精神追求 后四句揭示他的理想: - "耕莘志":像商朝名相伊尹(曾耕于莘野)一样有治国抱负 - "陋巷仁":又像颜回住在破巷却坚守仁德 说明他既有大志向,又能安贫乐道。

4. 画难传神 最后感叹:画像能画外表,却画不出他内心的纯粹("道心真")。这种遗憾反而更凸显他精神境界之高。

核心魅力: 全诗像用简笔画勾勒人物——没有华丽词藻,就用"分田地""帮冤臣"这些实在事,配上"古人""仁德"的参照系,让一个重义轻利、心怀天下的儒者形象跃然纸上。最后"画像画不出灵魂"的感慨尤其动人,说明真正的高尚是超越形式的。

李昴英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