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胥任向秦庭哭,靳尚终贻楚国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两个历史人物的对比,道出了忠诚与谗言对国家命运的不同影响。

前一句讲的是申包胥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被吴国攻破,大臣申包胥跑到秦国求救,在秦宫外哭了七天七夜,最终感动秦王出兵相助。这里用"任向"二字,突出他为了救国可以放下尊严的担当精神。

后一句说的是靳尚的故事。同样是楚国大臣,他却接受秦国贿赂,陷害忠臣屈原,最终导致楚国走向衰败。"终贻"二字点明,这种奸佞小人给国家带来的祸患是长远的。

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一个哭救国家,一个笑纳贿赂;一个力挽狂澜,一个埋下祸根。诗人用这两个典型事例告诉我们: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用什么样的人——是用申包胥这样赤胆忠心的,还是靳尚这样利欲熏心的。这种借古喻今的写法,让历史教训变得生动可感。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