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白鹿歌
山中白鹿老而灵,有客有客占鹿鸣。
我寻石门不知处,道人出洞欢相迎。
修竹无力有我相,不应信息令渠惊。
吁嗟至人离诸有,一切相自有心生。
桃源意行花两岸,山阴兴尽雪三更。
道人道人苦多事,尔自采药渠食萍。
白云满洞不须扫,客去客来云无情。
我闻神仙游处叫,试听夜半空中声。
我寻石门不知处,道人出洞欢相迎。
修竹无力有我相,不应信息令渠惊。
吁嗟至人离诸有,一切相自有心生。
桃源意行花两岸,山阴兴尽雪三更。
道人道人苦多事,尔自采药渠食萍。
白云满洞不须扫,客去客来云无情。
我闻神仙游处叫,试听夜半空中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山中世界,主角是一只通灵的老白鹿和一位神秘的道人。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带我们走进这个奇幻的旅程。
开篇用白鹿的鸣叫作为引子,暗示这是个不寻常的地方。诗人迷路找不到石门,却有道人热情相迎,这种意外相遇营造出超现实的氛围。诗中特别提到"修竹"和"信息"的对比,暗示自然界的竹子和人类的信息传递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
"至人离诸有"这句点明主旨:真正的高人超脱物质束缚,世间万物其实都源于内心。就像我们常说的"境由心生",你看到的世界其实反映了你的内心。
诗人用两个经典典故来强化意境: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和王羲之山阴赏雪的雅兴。这些典故不着痕迹地融入诗中,让熟悉典故的读者会心一笑。
最后道人采药、白鹿食萍的日常画面,与"白云无情"的哲思形成对比。特别是结尾"夜半空中声"的开放式描写,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仿佛真的能听到神仙的呼唤。
全诗通过白鹿、道人、白云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诗人似乎在说:仙境不在远方,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眼前的世界。这种亦真亦幻的笔法,正是古典诗歌最迷人的地方。
林泳
林泳,字太渊,自号艮斋,又号弓寮,南宋福建福清人。按《图绘宝鉴》作兴化人。希逸长子。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能诗,工书,善画墨竹。事迹见于《福州府志》、《宋诗纪事》、《书史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