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台湾(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 其二

记曾巨舰赤嵌开,早识东彝伏祸胎。
海外情天难补恨,人间劫火忽成灰。
险随虎踞龙蟠失,忧逐山穷水尽来⑴。
枉说请缨旧儒将,沐猴终竟是庸才(杨永智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末诗人对台湾被割让的悲愤之作,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如下:

1. 历史背景 前两句回忆当年荷兰战舰入侵台湾("赤嵌"是荷兰殖民据点),指出外族侵略早已埋下祸根。"东彝"指东方外族,这里暗指日本后来对台湾的侵占。

2. 情感表达 三四句用"情天难补"比喻国土沦丧的永久遗憾,"劫火成灰"形容战火带来的毁灭。就像恋人分手后无法挽回,战火把家园烧成废墟,充满无力感。

3. 地理象征 五六句的"虎踞龙蟠"形容台湾险要地势像猛虎盘龙,但最终失守。"山穷水尽"既写地理困境,也喻指国家走到绝路,忧患接踵而至。

4. 辛辣讽刺 最后两句痛斥清廷将领:那些号称要保家卫国的官员("请缨"指请战),实际像猴子戴帽装人样("沐猴"典故),本质是庸才误国。直接点明失败根源在于统治者无能。

全诗用"战舰-劫火-山河-庸官"四个画面,像纪录片般呈现台湾从被侵略到沦陷的过程。既有对山河破碎的心痛,又有对误国者的愤怒,今天读来仍能感受到那份沉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