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宛如仙境的桐柏山景色,充满了神秘浪漫的仙道气息。
前两句"桐柏亦何有,清辉照琼台"用反问开头,说桐柏山看似普通,却有着琼楼玉宇般的美景,月光洒在楼台上闪闪发亮。这里的"琼台"暗示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仙境景象:无数清泉叮咚作响像在演奏音乐,各种珍奇树木琳琅满目。玉石建成的房屋幽静雅致,仙鹤驾着的车驾来回穿梭。诗人通过"金石声"、"琳瑰"、"玉室"这些贵重物品的比喻,把普通山水写得珠光宝气。
最后两句最精彩:紫色祥云簇拥着飞驰的车盖,不用猜就知道是真神仙来了。这个画面既突然又合理,因为前面已经铺垫好了仙境氛围。诗人没说神仙长什么样,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电影:先远景(月光楼台),再中景(泉水树木),然后特写(玉室鹤车),最后高潮镜头(神仙驾到)。通过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的描写,把读者一步步带入这个奇幻世界。诗中"琼台"、"鹤辔"、"紫云"这些道教元素,既展现仙家气派,又透着诗人对修道生活的向往。
唐仲友
(1136—1188)宋婺州金华人,字与政,号说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为西安主簿。三十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建康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上万言书论时政,孝宗纳之,召除著作佐郎,出知信州、台州。治政理财颇有建树,为学多与朱熹相左。后为朱熹劾罢。归而益肆力于学,著述颇丰。有《六经解》、《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九经发题》、《陆宣公奏议解》、《天文详辨》、《地理详辨》、《愚书》、《说斋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