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焦山淇上人见广祐

云团广祐尽愁城,未必心肝铁打成。
话著石公山下事,定如猿叫第三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一位叫淇上人的僧人,他要去拜访广祐禅师。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表达了对修行者内心境界的思考。

前两句"云团广祐尽愁城,未必心肝铁打成"意思是:广祐禅师所在的寺庙被愁云笼罩,但修行者并非真的铁石心肠。这里用"愁城"形容寺庙环境,暗示修行并非完全超脱尘世烦恼;"铁打成"的比喻则说明修行者也有常人的情感。

后两句"话著石公山下事,定如猿叫第三声"更加形象:当谈起石公山下的往事时,修行者的反应一定会像猿猴的第三声啼叫那样自然流露。猿叫通常一声比一声凄厉,第三声往往最动情,这里暗指修行者在回忆往事时,也会流露出真实情感。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用云团、铁心、猿啼等具体意象,展现了修行者看似超脱实则饱含真情的矛盾状态。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不是变得冷漠无情,而是在修行中依然保持人性的温度。这种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让诗歌既有禅意又不失人情味。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