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居庸关作
居庸朔方塞,始入两崖张。
行行转石角,细路萦涧冈。
层壑倒天影,半林漏晨光。
崎嵚里四十,所历万羊肠。
千辕络前后,两轨通中央。
谷开稍夷旷,在险获康庄。
岂惟遂生聚,列廛参雁行。
微流或矶硙,架广亦僧坊。
我生山水窟,爱此不能忘。
是日新雨歇,浮岚沾衣裳。
水声与石𩰚,风飘韵清商。
局辔不知高,浮云翼超骧。
考牒曩有闻,经途今始详。
缅惟古塞北,八州犹汉疆。
控扼识形势,会同知乐康。
属兹景运开,六服连绥荒。
两京备巡幸,离宫岌相望。
守岳特考制,如初非求祥。
式瞻龙德中,足徵王业昌。
请继王会图,勿赓祈招章。
行行转石角,细路萦涧冈。
层壑倒天影,半林漏晨光。
崎嵚里四十,所历万羊肠。
千辕络前后,两轨通中央。
谷开稍夷旷,在险获康庄。
岂惟遂生聚,列廛参雁行。
微流或矶硙,架广亦僧坊。
我生山水窟,爱此不能忘。
是日新雨歇,浮岚沾衣裳。
水声与石𩰚,风飘韵清商。
局辔不知高,浮云翼超骧。
考牒曩有闻,经途今始详。
缅惟古塞北,八州犹汉疆。
控扼识形势,会同知乐康。
属兹景运开,六服连绥荒。
两京备巡幸,离宫岌相望。
守岳特考制,如初非求祥。
式瞻龙德中,足徵王业昌。
请继王会图,勿赓祈招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穿越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和历史的厚重感。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自然景观的壮美 开头描写居庸关两崖高耸的险峻地势,细路蜿蜒在石角和山涧之间。层叠的山谷倒映着天空,晨光透过树林洒落。崎岖的山路像羊肠般曲折,车马络绎不绝,但穿过山谷后,眼前豁然开朗,出现平坦的道路和繁华的市集。溪流边有磨坊,山间还有寺庙,展现出边塞生活的多样面貌。
2. 山水之乐与历史感怀 作者自称是"山水窟"(热爱山水的人),被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雨后初晴,雾气沾湿衣裳,水声与石头碰撞,风声如清雅的乐曲。他骑马前行,仿佛乘着浮云飞翔。接着,他联想到古代这里曾是汉朝的疆域,如今则是控扼边塞的要地,感叹历史的变迁。
3. 盛世赞歌 最后,作者歌颂当下的太平盛世,提到两京(北京和南京)的繁华,离宫(皇帝行宫)林立,边防稳固。他认为这一切并非为了祈求祥瑞,而是王朝昌盛的体现。他建议将这种盛况记录下来,就像古代的《王会图》(描绘四方来朝的图画),而不必像《祈招》诗那样祈求福佑。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强:从险峻的山路到开阔的平原,从自然景观到人间烟火,像一幅流动的画卷。 - 情感真挚: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对历史的感慨、对盛世的赞美,都流露得自然动人。 - 以小见大:通过一次行程的描写,折射出国家的强盛和历史的沧桑,让人感受到边塞不仅是地理关口,更是文化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