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佛中
成觉道兮坐宝莲。金容赫兮螺髻旋。
威德圣兮福慧全。三身具兮万行圆。
演一音兮龙象筵。应群机兮施化权。
由杂花兮至鹿园。大小乘兮假蹄筌。
彼诸子兮悔应愆。运大车兮等无偏。
嘱王臣兮法流传。末拈花兮妙无言。
三百会兮五十年。度弟子兮陈如先。
量虚空兮知其边。赞功德兮何由宣。
威德圣兮福慧全。三身具兮万行圆。
演一音兮龙象筵。应群机兮施化权。
由杂花兮至鹿园。大小乘兮假蹄筌。
彼诸子兮悔应愆。运大车兮等无偏。
嘱王臣兮法流传。末拈花兮妙无言。
三百会兮五十年。度弟子兮陈如先。
量虚空兮知其边。赞功德兮何由宣。
现代解析
这首《赞佛中》是一首赞美佛陀的诗歌,用生动的比喻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佛陀的形象、智慧和功德。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佛陀的形象 诗歌开头用"宝莲""金容""螺髻"等词描绘佛陀庄严的样貌——他端坐在莲花宝座上,金色的面容威严,头发盘成螺旋状的发髻。这些细节传递出佛陀神圣不可侵犯的气质。
2. 佛陀的智慧与能力 "威德圣兮福慧全"说佛陀同时具备威严、德行、智慧和福报。"三身具兮万行圆"指佛陀拥有三种佛身(法身、报身、应身),完成了所有修行。就像一位全能导师,能用最适合的方式("演一音""应群机")为不同学生讲课。
3. 佛陀的传教历程 诗中提到佛陀从"杂花"(可能指早期说法)到"鹿园"(鹿野苑初转法轮),用"大小乘"等各种教学方法引导众生。就像用不同型号的"大车"载人,其实目的地都一样平等。
4. 佛陀的教化方式 "末拈花兮妙无言"暗指"拈花微笑"的典故,显示佛陀善用无言的方式传授真理。他49年("三百会兮五百年")说法度化众生,第一个度化的弟子是"陈如"(阿若憍陈如)。
5. 佛陀功德的伟大 最后用"量虚空兮知其边"的比喻,说佛陀的功德像虚空一样无边无际,根本无法用语言说尽。就像我们无法测量宇宙的边界。
全诗用莲花、金身、大车等具体意象,把抽象的佛理变得形象可感。通过列举佛陀说法、度人的事迹,展现了他作为觉者的圆满境界。最后用虚空比喻作结,留下悠远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