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昭法先生涧上草堂画兼贻西照头陀
鼎湖昼曀龙无所,席藁孤臣泪如雨。香草庵前魂夜飞,臣报其君子肖父。
一树冬青半欲枯,枝上灵禽自俦伍。铁函荒井抱遗编,时有风流照毫楮。
翛然落墨仿倪迂,寂寂空岩带平楚。当年思肖画兰花,只画根茎不画土。
涧上襟情亦似之,自与草堂心独苦。我今读画缅遗风,江南鬼哭珍珠坞。
埋骨凭将卖字人,更与流传《表忠补》。好把严陵五百篇,留伴此图共千古。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涧上草堂》画作,表达了作者对忠臣气节的敬仰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开头用"鼎湖龙去"的典故暗指明王朝覆灭,忠臣徐昭法(徐枋)像被暴雨打湿的孤草般无助,只能夜夜在香草庵前徘徊。诗中"子肖父"指徐枋继承父亲徐汧的忠烈品格,就像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花不画土(表示国土沦丧)一样,徐枋的画作也充满亡国之痛。
"冬青树"和"铁函井"都是南宋遗民怀念故国的象征,说明徐枋和古人一样坚守气节。他的画风模仿元代画家倪瓒,但笔下空山平林都带着难言的苦楚。
最后作者由画联想到历史:江南珍珠坞(苏州地名)仿佛还能听到亡魂哭泣,徐枋靠卖字为生却坚持编写《表忠补》记录忠臣事迹。诗人希望徐枋的诗文能像严子陵的《钓台集》一样,与这幅画共同流传千古。
全诗用冬青树、无土兰花等意象,将画作、历史与人物品格融为一体,赞美了徐枋"不食周粟"的骨气,也暗含对明清易代时文人遭遇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