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丙午正月,题先聘妻遗像,宵深灯灺,凄绝万端,偶聆前尘,愁怀顿触,因书此阕,时去先聘妻没已十年矣(1906丙午)

往事休提及。
忆当年、丝梦牵住,喜欢交集。
修到梅花成幻影,肠断芳年锦瑟。
况又值、蓼莪泣血。
十载痴怀谁遣此,冀寻君、梦里俱难得。
即相见,何曾识。
思量容易寻呜咽。
到如今、妆台久伺,爱情胶结。
偏是空花忘不了,吾亦未知何说。
只惘惘、令人欲绝。
尘世偶留真色相⑴,似怜侬、愁绪无终极。
仔细看,泪如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在亡妻去世十年后,面对她的遗像时写下的深情之作。全篇以朴素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刻骨铭心的思念。

开篇"往事休提及"看似要回避回忆,实则引出更深沉的思念。作者回忆起当年与妻子相恋的甜蜜时光,用"丝梦牵住"形容两人如丝线般缠绕的美好缘分。但紧接着笔锋一转,"修到梅花成幻影"道出残酷现实——原本期待白头偕老的婚姻,最终如梅花般转瞬凋零。

"肠断芳年锦瑟"用断弦的琴比喻妻子早逝,"蓼莪泣血"借用《诗经》典故,表达丧妻如丧母般的悲痛。最令人心酸的是"即相见,何曾识"——即便梦中相见,亡妻的容貌也已在记忆中模糊,这种想见却认不出的痛苦,比单纯的思念更摧心肝。

下阕描写现实生活:妻子的梳妆台仍在原处,但"爱情胶结"的甜蜜已成过往。作者坦诚自己像着了魔一样无法忘记妻子("偏是空花忘不了"),这种无法自控的思念让他整日恍惚。最后看着遗像中妻子栩栩如生的面容("真色相"),仿佛在安慰他的愁绪,终致泪如雨下。

全词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深夜对着照片自言自语。最打动人的是那些矛盾的心理:想忘记又忍不住回忆,梦中相见却认不出来,明知是幻影却无法释怀。这种真实而复杂的情感,让跨越百年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爱情超越生死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