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耕乐图

徐翁住近万安山,结茅数椽临翠湾。
良田一望知几亩,茫茫远接太湖间。
清晨荷锸戴经去,岸草垂垂未晞露。
再耕再读神忘疲,几度归来日将暮。
迩年渐觉筋力疏,课子耕耘仍读书。
桑麻绕舍供蚕绩,禾黍登场收岁租。
羡余辛苦甘农作,仰不愧兮俯不作。
堂上亲存兄弟安,若个如翁有斯乐。
黄鸡正肥白酒醇,扫室时复聚比邻。
讴歌鼓腹唐虞世,却笑桃源避地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田园的老农徐翁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种自给自足、知足常乐的理想生活状态。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生活环境描写(前四句):徐翁住在万安山附近,茅屋建在翠绿的水湾边。从屋里望出去,能看到广阔的农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太湖。这里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水田园的美丽画卷。

2. 日常生活描写(中间十二句):清晨徐翁扛着农具、带着经书出门劳作,在田间读书耕作直到傍晚。虽然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但他仍然教导子孙既要耕种也要读书。家里种桑养蚕、收获粮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诗人特别称赞徐翁这种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认为他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家庭和睦,这种快乐是难得的。

3. 生活乐趣描写(最后四句):徐翁时常邀请邻居来家里,吃着肥鸡喝着美酒,大家一起唱歌说笑,过着像上古尧舜时代那样淳朴快乐的生活。诗人认为这种生活比那些刻意躲避现实的"桃源隐士"要强得多。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 展现了劳动与读书相结合的理想生活方式 - 表达了知足常乐、家庭和睦的生活智慧 - 最后通过对比,肯定了这种积极入世的田园生活态度

整首诗就像一幅生动的田园风俗画,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理想化的农耕生活图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