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华美的彩树,通过丰富的色彩和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不被赏识的孤独。
开头用"珍树"和"众彩"形容树的绚丽,像月光下的仙台和巫山朝霞般梦幻。但紧接着转折——这样的青春美景难以遇到,更别说树上蕙草的芬芳了。这里暗喻才华或美貌无人欣赏的遗憾。
中间"红荣碧艳"说繁花终会凋零,"素华流年"指时光不等人,强调美好都是短暂的。最后诗人把目光转向昆仑山的神树(象征永恒),厌倦了人间桃李的俗艳(象征短暂浮华),表达了对永恒之美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浮华易逝的失望。
全诗用绚丽的树比喻人生美好,通过"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写尽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时光无情的惆怅,最终在神话想象中寻找精神寄托。就像现代人拍下绝美夕阳却感叹"美好留不住",诗人用千年前的文字道出了人类共通的感慨。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