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丘枢密)力图收复北方失地、重振国家的豪情壮志。
开头两句用"澄江应梦求"的典故,暗示主人公像古代贤臣一样受命于危难之际。"河北百馀州"指被外族侵占的大片北方领土,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
中间四句展现人才战略:像磁铁吸引铁屑般招揽隐居的能人(嵩瀍处士),像猎人收网般囊括奇谋妙计(淮蔡奇谋)。"午夜观星"的细节生动展现了主人公深夜仍在运筹帷幄的形象,而"胡昴减旄头"则用星象变化喻示敌人气数将尽。
结尾两句最显抱负:不仅要重振国运(中兴历),更要让天下文人都有机会参与这场复兴伟业。"执笔不"的设问充满感染力,仿佛在向读者发出邀请,展现了开放包容的政治胸襟。
全诗将个人抱负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既有"星夜运筹"的具体场景,又有"天下归心"的宏大愿景,在严谨的格律中迸发出激昂向上的力量,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程珌
程珌(1164~1242),宋代人,字怀古,号洺水遗民,休宁(今属安徽)人。绍熙四年进士。授昌化主簿,调建康府教授,改知富阳县,迁主管官告院。历宗正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权右司郎官、秘书监丞,江东转运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