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杂诗(六首。以下《越游稿》)
朝耕谷口田,暮采陌上桑。
岁晚望有收,嗟哉成秕糠。
白头去逐食,所谋惟稻粱。
嗷嗷天海际,何异雁随阳。
昨宵得奇梦,可喜复可伤。
为言东海上,却粒有其方。
早晚西王母,酌以瑶池觞。
岁晚望有收,嗟哉成秕糠。
白头去逐食,所谋惟稻粱。
嗷嗷天海际,何异雁随阳。
昨宵得奇梦,可喜复可伤。
为言东海上,却粒有其方。
早晚西王母,酌以瑶池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困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言朴实但情感深刻。
前六句写实:农民从早到晚辛勤劳作(早上在谷口耕田,傍晚在路边采桑叶),盼着年底能有好收成,结果只收获一堆空壳的秕糠。白发苍苍还要外出谋生,所求不过是基本的温饱(稻粱)。这里用"嗷嗷"形容饥饿的叫声,说人为了生存奔波就像候鸟追随太阳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生活的艰辛。
后六句转入梦境:诗人做了一个既高兴又心酸的梦,梦见东海上有不吃饭就能活的神仙方术("却粒"指道家辟谷不食的仙术),还有西王母用瑶池的美酒款待他。这个美梦其实反衬出现实的残酷——现实中吃不饱,只能在梦里幻想神仙生活。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用最朴实的劳动场景(耕田、采桑)对比最奇幻的仙境想象(东海仙方、瑶池美酒),把普通人对温饱的渴望写得既心酸又充满诗意。就像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时,也会幻想"要是能中彩票就好了",这种古今相通的情感很容易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