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万卷书生刘鲁风,烟波万里谒(yè)文翁。
我读书破万卷,行船涉险不远万里前来拜访文坛师长张又新。
文翁:指当时的文坛领袖张又新。
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毛生不肯通。
怎料因身无长物,被韩姓门人挡在门外,再三乞求,名片因为传递多次而被磨出了毛,还是没有得到通报引荐啊!
知客:帮着主家接待客人的主管。名纸:名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读书破万卷,行船涉险不远万里前来拜访文坛师长张又新。
怎料因身无长物,被韩姓门人挡在门外,再三乞求,名片因为传递多次而被磨出了毛,还是没有得到通报引荐啊!
注释
文翁:指当时的文坛领袖张又新。
知客:帮着主家接待客人的主管。
名纸:名片。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刘鲁风的读书人,满腹诗书却穷困潦倒的故事。
第一句"万卷书生刘鲁风"直接点明主角身份——这是个读破万卷书的学者,但名字"鲁风"谐音"陋风",暗示他寒酸落魄。第二句"烟波万里谒文翁"写他不远万里去拜访贵人(文翁代指官员),"烟波万里"四个字让读者仿佛看到他风尘仆仆赶路的样子。
后两句最有意思:因为没有钱贿赂看门的韩知客(典客司的接待员),连名片都被揉皱了也进不了门。"名纸毛生"这个细节特别生动——名片都被摸得起毛边了,可见他反复求见多次。最后"不肯通"三个字冷冰冰地写出了势利小人的嘴脸。
整首诗就像个微型纪录片:一个清高读书人,空有才华却因没钱被拦在权力大门外。诗人用"无钱乞与"这种直白的说法,把当时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潜规则扒得干干净净。最讽刺的是,阻拦他的偏偏是"知客"(本应通传接待的人),这种职业身份与行为的反差,更突显了现实的荒诞。
刘鲁风
生卒年不详。武宗会昌二年(842)至九江投谒刺史张又新。门者不为通,刘鲁风感愤而赋一绝。又新见诗,待之如门生。事迹散见张又新《煎茶水记》、《唐摭言》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五八。《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