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作文冢,反魂为瘞埋。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困境和无奈。

"作文冢"这个意象特别有意思——把写出来的文章比作坟墓,暗示很多作品写完就死了,缺乏生命力。作者在感叹:谁能真正让文字活起来呢?就像给死去的灵魂招魂一样困难。

后一句"反魂为瘞埋"更绝,字面意思是"把招回来的魂又埋回去",这就像在说:我们总想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可往往事与愿违,写出来的东西还是死气沉沉的。这种自我调侃中带着文人的心酸。

整首诗用短短十个字,就把创作者"眼高手低"的普遍困境说得特别透彻。每个写过东西的人可能都有过这种体验:明明心里有澎湃的感情,落到纸上却总觉得差了口气。诗人用"招魂-埋葬"这样戏剧化的比喻,让这种抽象的感受变得特别形象可感。

陈槐卿

陈槐卿,字怀叔,号拂石老人,长乐(今属福建)人。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任上都酒官,与陆游交游。有《拂石摘稿》,已佚。事见《张氏拙轩集》卷五《拂石摘稿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