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桂丛香到枕。
渐透帘蛩语,凉烟催暝。
林容早霜近。
悄江天过雁,庭阶红冷。
重门夜迥,锁秋声、诗愁万顷。
更冥冥、满地歌尘,拍遍画阑谁应。
还听。
颓檐飞雨,乱叶昏灯,替人幽哽。
羁魂未醒。
奈犹是,去年病。
叹人閒有限,凄凉风物,偏与多情管领。
莫吟残、镜里花枝,梦来照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孤寂画面,充满了浓郁的愁绪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上片从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渲染秋夜的寂寥。桂花香飘到枕边,蟋蟀声透过帘幕,寒烟催着暮色降临。树林已染上早霜,大雁飞过江天,庭院台阶落满红叶。重重院门在漫漫长夜里紧闭,锁住了整个秋天的萧瑟声响。词人孤独地拍打栏杆,却无人回应,只有满地落叶像往事的尘埃。

下片转入更深的愁思。屋檐滴雨、乱叶拍灯,仿佛在替人呜咽。漂泊在外的游子还未从愁绪中清醒,去年的心病至今未愈。人间美好的事物总是有限,偏偏最凄凉的风物都被多情之人遇见。最后词人劝自己:别对着镜中残花吟诗了,连梦中都只能看见自己孤独的影子。

全词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完全交融。词人用"锁秋声"这样新颖的比喻,把无形的愁绪化为可触摸的实体。最后"镜里花枝"的意象尤为动人,既写实又象征,暗示美好事物终将凋零,而人只能与自己的孤影相伴。这种对时光易逝、人生孤寂的感悟,正是这首词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