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灯弥瑰丽,篡珠连璧,盖有非常之观焉。易曰,几者动之,微诗以问之 其四 客纳溪,时退职泸州二中(庚子)

木难间火齐,百宝错珠灯。
大千纳丈室,书生为天人。
惜哉无枲帐,坐使蚊蚋侵。
初忍嘬肤酷,法为含生说。
搔爬起杀机,炳火成一㸌。
投臂喂饿虎,释迦诚不易。
李广思高皇,英雄有流涕。
倚天掷长剑,换此日沉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书生在夜晚灯下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表达了人生困境与超脱的思考。

开头四句写灯火辉煌的场景:珍贵的宝石(木难、火齐)点缀着珠灯,光芒璀璨,仿佛将大千世界都容纳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书生此时感觉自己如同天人一般超然物外。

然而接下来笔锋一转,写现实中的烦恼:没有蚊帐,蚊子叮咬让人难以忍受。起初还能忍耐,但最终忍不住拍打蚊子,杀心顿起。这一细节生动展现了人从平静到烦躁的心理变化。

随后诗人展开联想:佛祖割肉喂虎的慈悲固然伟大,但普通人难以做到;李广这样的英雄也会因怀才不遇而流泪。这些典故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最后两句最为精彩:诗人想用倚天长剑(象征雄心壮志)换取一日沉醉,表达了在现实困境中暂时逃避的无奈,也透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全诗通过"璀璨灯火"与"蚊虫叮咬"的对比,"天人境界"与"凡俗烦恼"的碰撞,展现了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心理,既有对超脱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妥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