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在寒冬中翠柏亭边翠柏迎霜雪的景象,诗人通过对翠柏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力顽强、不畏严寒的精神的赞美。下面我们来逐句解析:
1. 众林坠黄叶,皴皮抱翠枝: - 这句描写的是其他树木的落叶景象,以及翠柏依然翠绿的枝条。 - 其他树木在冬天纷纷落叶,而翠柏却依旧保持着绿色,说明它生命力顽强,不随季节变迁而改变。
2. 自然根性在,不为雪霜移: - 这句强调了翠柏的自然本性和坚韧的品质。 - 即使在寒冷的雪霜中,翠柏仍能保持其根性和生长姿态不变,不像别的树木那样在严冬中凋零。
3. 灵润承多露,清阴贯四时: - 这里描述了翠柏的滋润和清幽。 - 翠柏因承接了地上的露水而显得格外清润,它不仅四季常青,还给周围带来清幽的阴影。 - 翠柏不仅在寒冷的冬季保持绿意,而且在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清新的绿影,给人们带来了清新的感受。
4. 婆娑岁寒意,每到坐迟迟: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翠柏的赞叹与欣赏。 - 婆娑,形容翠柏在风中摇曳的样子。虽然冬季寒冷,但翠柏依然散发着生机,让人感到温暖。而当诗人坐在亭中,每看到翠柏,都忍不住要停留更久,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然之美。
整首诗通过翠柏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力顽强、不畏严寒的精神的赞美。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翠柏面对严冬的坚韧与生机,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吴中复
(1011—1098)宋兴国永兴人,字仲庶。吴仲举子。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知峨眉县,悉废祠庙,以荐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奏罢宰相梁适、刘沆。改右司谏。历知泽、瀛州及江宁、成德、成都、永兴诸府军。以沮青苗法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复坐事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