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綦叔厚韵 其二

心存魏阙岂能忘,揣分非才合退藏。
此日燕休难报国,半生艰险忆垂堂。
枕戈每叹身先老,览镜常嗟貌不扬。
每今蘧庐聊偃息,会须恢复返吾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心怀家国却被迫退隐的官员的内心独白,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1. 纠结的爱国心
开篇就说"虽然人不在朝廷,但心里始终惦记国家",像极了现代人离职后仍关注原公司的状态。他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该退位,但字里行间都是不甘心——就像个被迫提前退休的职场人,嘴上说"该让位",心里却放不下工作。

2. 危险的职场回忆
"半生艰险"暗示官场如履薄冰,用"垂堂"(屋檐下可能被瓦片砸)比喻曾经的处境。现在闲居在家(燕休),反而觉得对不起国家,这种矛盾心理很像现代人辞职后的空虚感。

3. 中年危机的写照
"枕戈待旦却老了""照镜子嫌自己丑"这两句特别接地气。就像中年人熬夜加班发现体力不支,自拍时感叹皱纹增多,充满对岁月流逝的焦虑。他把这种个人衰老的伤感与报国无门的遗憾捆绑在一起。

4. 临时住所与回乡渴望
把现在的住处比作"蘧庐"(古代驿站简陋宿舍),说自己只是暂时歇脚,坚信总有一天能回到真正的"家乡"。这里的"家乡"既指故乡,也暗喻理想中的朝堂位置,透着一种"现在低谷只是暂时"的自我安慰。

全诗用生活化的比喻(屋檐危险、照镜子、住宿舍)包裹着沉重的家国情怀,把中年人的职场失意、外貌焦虑、怀才不遇都写活了。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嘴上认命,心里不服"的真实感,现代人读来依然能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