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

三台缥缈郁相望,俯眺中原接太行。
凤觜香残歌舞散,鱼鳞瓦冷馆池荒。
漆镫讵有千年焰,繐帐空施入尺床。
何似金人汾水上,茂陵风雨泣刘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铜雀台(曹操修建的豪华楼台)衰败后的凄凉景象,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繁华易逝、权力终成空的深刻感慨。

前两句写铜雀台曾经的宏伟:三座高台云雾缭绕彼此相望,站在台上可以俯瞰中原大地,远眺太行山脉。这里用"缥缈""郁相望"等词营造出当年壮丽而神秘的氛围。

中间四句笔锋一转,描写如今的破败:凤凰造型的香炉里香灰冷透,当年的歌舞早已消散;鱼鳞般的瓦片冰冷刺骨,池苑馆舍一片荒芜。漆制的灯台哪还有千年不灭的火焰?丝织的帷帐空荡荡地挂在八尺大床上。诗人用"香残""瓦冷""空施"等细节,生动展现繁华落尽后的死寂。

最后两句借用典故:汉武帝曾在汾河边得到宝鼎,建祠祭祀,但最终也难逃生死。这里暗示就像汉武帝一样,当年在铜雀台意气风发的曹操,其功业终究化作了茂陵(汉武帝陵墓)风雨中的一声叹息。通过"金人""风雨"等意象,将个人命运与历史沧桑融为一体。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用极富画面感的废墟描写(冷瓦、残香、空帐),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无论多么显赫的权势,最终都会败给时间。那些精心建造的亭台楼阁、热闹的歌舞盛宴,到头来都成了见证荒凉的物件。这种对历史无情的揭示,至今仍能引发普通人的共鸣——我们当下的热闹,又何尝不会成为明天的废墟呢?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