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诗 其四

谁刓蘖木染黄丝,欲遣离情付若持。
十指五弦湘瑟怨,百畴九畹楚芳滋。
崇朝河广人何望,终岁机空意自知。
流景徘徊岂我待,飞鳞驶翼不衔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通过丰富的意象传递出等待与无奈交织的情感。

开篇用"谁把苦木染成黄丝"的疑问,暗示有人刻意制造离别(黄丝象征离愁)。诗人想把这份离情托付给"若持"(可能指信物或信使),但十指弹奏的琴声(湘瑟)却充满哀怨,暗示传递失败。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满园芬芳的楚地花草(象征美好),一边是终日望着宽广河流却等不到人的失望。织布机空转的比喻,道出等待的徒劳——就像织女等待牛郎,明知无果仍停不下思念。

结尾用"流逝的时光不等人"点明残酷现实:无论游鱼(飞鳞)还是飞鸟(驶翼)都带不走自己的心里话。两个动态意象强化了"无法传递思念"的无力感,最终留下一个孤独守望的身影。

全诗妙在将抽象情感具象化:用染黄的木头、空转的织机等日常事物,把"想说却说不出口的思念"写得可见可触。等待中的矛盾心理(明知无望却忍不住期待)尤其打动人心,很容易引发异地相思者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