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二 哭朱子西安

漂泊天南久。讯征鸿,故人何似,别时诗瘦。为说蓼莪初废咏,血渍夜台应透。

料鸡骨、那堪长守。急趁归航相慰藉,素车迟,不及飙轮骤。

空饮恨,范张友。

招邀尚记黄花候。镇流连,蒲帆夜月,竹窗清昼。吟到伤心千古曲,清泪一时盈袖。

更齿冷、蝇营狗苟。我有新诗君未见,尽长歌,骂座还闻否。

弦已断,臆难剖。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悼念好友朱子西安的深情之作,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上片(漂泊天南久…范张友)
开篇说自己在南方漂泊多年,像问大雁一样打听老友近况,想起分别时对方已因忧思消瘦。接着痛心地描述好友因丧亲("蓼莪"指悼念父母的诗)而停笔,推测他在九泉之下也泪血斑斑。用"鸡骨"形容好友生前瘦弱,如今更无法长久留存人世。作者急着乘船赶回,却嫌船速太慢("素车"指慢船,"飙轮"是快车),赶不上见最后一面,只能像古代重情义的范张二人一样空留遗憾。

下片(招邀尚记黄花候…臆难剖)
回忆从前秋天("黄花候")好友邀自己赏景,一起在月下乘船、白日竹窗前畅谈。当吟诵到悲怆的诗句时,两人常泪湿衣袖。更讽刺那些钻营小人("蝇营狗苟")的嘴脸令人齿冷。最后倾诉:我新写的诗你再也看不到了,那些慷慨骂世的诗句你还能听见吗?如今知音已逝("弦断"),我满腹心事再无人能懂。

全词亮点
1. 生死对比:用"夜台"(坟墓)与"竹窗清昼"的鲜活回忆形成强烈反差。
2. 细节动人:"血渍""鸡骨"等词具体可感,让悲痛不流于空泛。
3. 情感递进:从打听消息→追悔未及送别→回忆往昔→怒斥世俗→怅恨知音难觅,层层推进。
4. 用典自然:范张(生死之交)、弦断(知音逝去)等典故融入白话叙述中,不显晦涩。

核心是表达:真正的友谊超越生死,当世界充斥虚伪时,失去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就像失去了一半的自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