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溪六时水,上界数声钟。

现代解析

这首短诗像一幅简洁的水墨画,用最少的笔墨勾勒出两个生动的场景。

前一句"前溪六时水"描绘的是溪水的永恒流动。"六时"在古代指一整天(昼夜各三时),这里暗示溪水从早到晚不停流淌。诗人没有写水声多大、多急,只是用"水"这个最简单的字眼,让读者自己想象溪水的清澈或湍急。

后一句"上界数声钟"突然把视线从地面拉到高处。"上界"可以指山上的寺庙,也可以想象是天界。几声钟响打破寂静,但诗人不写钟声多洪亮,反而用"数声"强调钟声的稀疏,更显出山林的幽静。

两句话的妙处在于: 1. 动静结合:流水是持续的动态,钟声是偶尔的声响,一动一静之间形成韵律感 2. 空间对比:地面的溪水与高处的钟声,构成垂直的空间层次 3. 留白艺术:不直接抒情,只是呈现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其中宁静致远的意境

就像我们拍短视频时,一个镜头拍潺潺溪流,突然切到远处山顶的寺庙钟声,不需要加滤镜或配乐,自然就让人感到平静祥和。诗人正是用这样白描的手法,捕捉到了大自然最本真的美。

杨大全

眉州青神人,字浑甫。孝宗乾道八年进士。调温江尉,有政声,除监登闻鼓院。光宗以疾久不省重华宫,大全三上疏以谏。宁宗即位,累迁司农寺丞,为《高宗实录》检讨官。韩侂胄欲得知名人士为羽翼,有力荐大全者,大全笑谢,不往见。次日即请补外,知金州,病卒于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