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幽静的月夜仙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它的美:
1. 空间构图美 开篇用"嵩山高耸入云"和"洛水清澈"的远近组合,像广角镜头一样展开一幅山水画卷。随后镜头推向细节:白鹤飞走、云气流动,连仙人吹奏的玉笙都透着凉意,营造出立体空间感。
2. 色彩温度美 "霜白"与"金庭"形成冷暖色碰撞,月光像霜一样清冷,而神仙洞府却泛着金色微光。这种色彩反差让夜景既空灵又神秘,就像月光给仙宫披上一层半透明的纱衣。
3. 声音余韵美 诗人用"遗声"这个巧妙的留白——风里隐约传来仙乐残响,可能是消失的鹤鸣、飘散的笙曲,或是山涧回响。这种"听得见的寂静"最动人,让人遐想翩翩。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壮丽山水推到月下仙宫,最后定格在风中颤动的音符上。不用直说孤独,但那抹霜月、那缕余音,已让读者感受到仙境永恒的寂寞。
华镇
宋会稽人,字安仁,号云溪。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会稽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