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讽刺了东汉时期一些读书人追名逐利的虚伪现象。
前两句说孔子门下考察学生有四种标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但当时的官场只看重门第出身,这种风气非常庸俗。这里用"官阀"暗指当时靠家族背景当官的人。
后两句直接点名批评应中远这个人:你何必争着去当官呢?还不如老老实实当个学生(北面称弟子,指面向老师行礼求学)。诗人用反讽的语气,说像应中远这样热衷功名的人,表面装成儒家弟子,实际早已背离孔子真精神。
全诗通过对比孔门真学问和官场假清高,揭露了当时知识分子表里不一的丑态。语言直白有力,像"深可鄙"这种词直接表达不屑,最后一句的反问更是戳破虚伪面具,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沽名钓誉之辈的辛辣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