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钱伯行白芙蓉

帝子西游太液池,一杯秋露为君持。
空令越女羞容貌,不与唐昌共本支。
娅姹最怜无语处,风流全在半开时。
自移长信宫中去,学得班娘淡画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朵白芙蓉花的美丽与风韵,同时暗含了深宫女子的哀愁。

首联借用神话典故,说这朵白芙蓉像是从西王母的瑶池(太液池)降临人间,带着仙露般的清冷气质,仿佛专为欣赏它的人而绽放。

颔联用对比手法,说它的美让越地(江南)的美女都自愧不如,但它又不像唐昌观的玉蕊花那样有同伴,暗指它孤独清高的姿态。

颈联写白芙蓉最美的时刻——含苞待放时那种含蓄娇羞的风情,半开时最显灵动优雅。这里既写花,也隐喻女子青春最美的瞬间。

尾联笔锋一转,把花比作被打入冷宫(长信宫)的妃子,只能学着班婕妤那样淡淡描眉,收敛光华。这里暗含深闺女子被束缚、才华无处施展的无奈,让整首诗在唯美之余多了一层哀婉的底色。

全诗明写花,实写人,用花的清丽孤高比喻女子的才情与命运,既有对美的赞叹,也有对宫廷女子寂寞生活的同情。

陈基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