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祭祀太子的隆重乐舞场面,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礼仪变化,展现了礼制传承的庄严感。
前两句用旗帜(干旄)和舞具(羽籥)的交替掩映,生动描写了文舞与武舞的进退变化。就像现在大型演出中不同方阵的交替表演,舞者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队形不断变换,营造出流动的视觉效果。
后两句通过今昔对比:过去用"三雍"(最高规格)礼仪致敬,现在改用"六佾"(诸侯规格)的队列来尊崇礼制。这就像现代从国葬仪式调整为地方纪念仪式,虽然规格不同,但缅怀的诚意不变。诗人通过这种降级安排,反而突出了对礼制精神的坚守。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肃穆中带着流动美的仪式感,就像观看一场精心编排的古代礼乐复原表演,既有整齐划一的庄重,又有舞姿翩跹的生动,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礼乐相济"的独特魅力。
冯伉
冯伉,原为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人,父亲冯玠迁居,改籍贯为京兆(治今陕西西安)。元和4年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追赠礼部尚书。《全唐诗·卷330》录有他两首诗:《和权载之离合诗(时为给事中)》、《享文恭太子庙乐章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