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副使丘克明

木落长空高,霜风凋百草。
此时新安客,夜梦宜春道。
经纶方欲展,归计一何早。
岂无五色线,黼黻衮龙好。
所悲本素丝,彰施非我抱。
自从居官来,衣裳屡颠倒。
萋斐成贝锦,危机固难保。
况以羸病躯,当此百忧捣。
故山松菊晚,三径复谁扫。
归耕实吾事,岩穴聊养浩。
不闻尧舜世,巢由亦高蹈。
勖君青松心,永保冰霜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叫丘克明的副使(副职官员)的赠别诗,表达了对友人仕途坎坷的同情,以及对他坚守高洁品格的赞赏,同时流露出自己向往归隐田园的心声。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来理解:

1. 秋景起兴,引出离别(前四句) 用“木落”“霜风”描绘深秋萧瑟的景象,暗示友人(新安客)即将离开。夜梦“宜春道”既点明友人去向,也暗含对春天般美好生活的向往。

2. 仕途失意,理想受挫(中间八句) - 友人本有治国才能(“经纶”),却被迫早早辞官(“归计早”)。 - 并非没有才华(“五色线”比喻能力),但官场需要逢迎(“黼黻衮龙”指华美官服),而友人本性朴素(“本素丝”),不愿违背初心。 - 官场是非多(“萋斐”指谗言),像编织“贝锦”一样罗织罪名,加上身体病弱,处境艰难。

3. 向往归隐,坚守本心(后六句) - 故乡的松菊、小路(“三径”)无人打理,暗含归隐之意。 - 直言“归耕”是自己的愿望,退居山林才能修养心性(“养浩”)。 - 举尧舜时代的隐士巢父、许由为例,说明归隐也是高尚选择。

4. 勉励友人,保持节操(最后两句) 用“青松”“冰霜”比喻坚贞品格,希望友人无论仕途顺逆,都能保持初心。

诗歌亮点: - 比喻生动:用“五色线”比才能,“素丝”比纯洁本性,“贝锦”比谗言,形象易懂。 - 情感真挚:既同情友人遭遇,又钦佩其品格,同时坦诚自己的归隐之志,毫无矫饰。 - 思想深刻:揭示官场黑暗与个人操守的矛盾,提出“归隐养心”的解决方案,对现代人也有启发。

总结: 这是一首充满温情的赠别诗,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坚守。它告诉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本心比功名利禄更重要,必要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