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的闲适场景,充满了宁静的田园气息。
开头两句写初秋的夜晚:暑气消退后,天气变得凉爽宜人。诗人喝完茶后早早躺下休息,显得悠闲自在。这里通过"茗馀眠独早"的细节,展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
中间四句用声音和画面营造氛围:清风吹动庭院树枝沙沙作响,蟋蟀在沾满露水的草丛中鸣叫。清晨起床后,诗人面对着潺潺流水,向西眺望通往吴门的道路。这些描写调动了听觉(风声、虫鸣)和视觉(流水、远道),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说自己不了解人间繁杂的事务,只觉得眼前青翠的山色格外美好。这既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也暗含了对世俗纷扰的疏离。用"不知"和"但见"的对比,突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简洁的笔触,将初秋的凉爽、清晨的宁静与诗人的闲适心境完美融合,传递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
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