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同潘景升过研山堂候米君梦不至

徙石坐移晷,期君犹未还。
梅阴低覆屋,竹响暗浮山。
借地真侨隐,寻源喜伴閒。
曰归倘相访,题壁句休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午后,诗人与朋友潘景升在研山堂等待另一位朋友米君梦,但对方迟迟未到的情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轻松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朋友相聚的闲适与期待。

首联"徙石坐移晷,期君犹未还"写诗人不断移动石头当坐垫,时间慢慢流逝,但等待的朋友还没来。"移晷"指日影移动,暗示等待时间之长。这里用日常小事生动表现了等待的焦灼感。

颔联"梅阴低覆屋,竹响暗浮山"是精彩的环境描写:梅树的阴影低垂覆盖着房屋,竹林沙沙作响,仿佛让整座山都活了起来。"低覆"和"暗浮"两个动词用得巧妙,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

颈联"借地真侨隐,寻源喜伴閒"说借住在这里就像真正的隐士生活,和朋友一起寻找水源(或指探讨学问本源)是最快乐的消遣。表现了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情趣。

尾联"曰归倘相访,题壁句休删"是诗人对未至朋友的留言:如果你回来时到访,看到我在墙上题的诗句,可别把它擦掉啊!这句话带着俏皮的语气,展现了朋友间的亲密无间。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等待朋友这件小事,展现了夏日山居的幽静美景和文人雅集的情趣。诗人用"移石当座"、"题壁留言"等生活细节,让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读来亲切有趣。特别是最后一句带着玩笑性质的留言,更让读者感受到朋友间真挚的情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