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岭道中

鸡口正飞霜,束装就长道。
疏星几点明,残月一钩小。
十里到蓝关,天色尚未晓。
下马谒文公,小憩林泉好。
古寺枯僧寒,虬榕千岁老。
山空云气蒸,谷静泉声悄。
理策复登程,天明日杲杲。

现代解析

《岐岭道中》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岐岭道中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分析:

鸡鸣霜起,准备上路


诗开篇提到“鸡口正飞霜”,形象地描绘出清晨霜白的情景,给人一种浓厚的清晨氛围。紧接着,“束装就长道”写出了旅人准备启程,收拾行装,准备踏上遥远的道路。这种情景让人感受到长途跋涉的艰辛。

夜晚的星月


“疏星几点明,残月一钩小”描绘了夜晚的星空和残月,星星稀疏且明亮,月亮则像是细小的钩子挂在夜空中。这样的夜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感觉。

到达目的地,天色渐明


“十里到蓝关,天色尚未晓”说明旅人经过了漫长的跋涉,终于抵达了一个地方——蓝关。虽然天色仍然未亮,但已经接近目的地。

与古人的相遇


“下马谒文公,小憩林泉好”描述了旅人停下来拜谒古代文人,选择在舒适的林泉边稍作休息。这里的“文公”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上的文人,给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

自然景致


“古寺枯僧寒,虬榕千岁老”写出了古寺中枯瘦的僧人和千年老榕树,营造了一种古朴而清幽的氛围。这不仅增加了旅途的厚重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山间景象


“山空云气蒸,谷静泉声悄”刻画了山间云雾缭绕、山谷静谧、泉水无声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宁静美丽。

继续前行,天色大亮


“理策复登程,天明日杲杲”描述了旅人重新整理行装,继续前行,随着太阳渐渐升起,天色也变得明亮了。这种从阴暗到光明的变化象征着旅途中的希望与光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长途跋涉的过程,从清晨的霜白到夜空的星月,从古寺到山林,再到谷中的清泉。旅途中既有艰辛,也有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前行生活的乐观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