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城高

郡城高,昔人堕废今人劳。
城中居民负土石,城上畚锸卒伍操。
去年外壕深地底(吴员外、张录事。),今年内城插天起(红巾。)。
红旗东接汉阳小(一作山),白璧西沉赣江水(江参政。)。
杵声未改筑者殊,人事往往(一作来)如传车。
荒碑断础悉舆致,仙宫梵宇空无馀。
欢呼拦街走童孺,明年移家城里住。
抱关旧卒鬓如(一作垂)丝,泪堕鸦啼城下树。
城坚池浚侔金汤,此地他年为战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城池从荒废到重建的过程,通过今昔对比和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战争阴影下百姓的艰辛与无常命运。

开篇用"郡城高"点题,说这座城过去荒废如今却要重建。老百姓背着土石修城,士兵在城头挥锹干活——短短两句就勾勒出全民劳作的画面。去年刚挖深护城河(提到两位官员),今年又要加高城墙(提到红巾军),暗示战事紧迫。

中间用"红旗连汉阳,白璧沉赣江"的鲜明色彩对比,暗指战火蔓延。接着感慨:筑城的木杵声没变,但干活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世事变迁就像转动的车轮。人们把残碑断柱都运来修城,连寺庙道观都拆光了,突显资源匮乏。

最动人的是孩子们欢呼"明年搬进城住"的天真,与守门老兵"鬓发斑白望城哭"形成强烈反差。最后点出残酷真相:如今固若金汤的城池,将来必成战场——道破乱世中任何建设都难逃战火摧毁的轮回。

全诗像纪录片镜头:从全景的筑城场面,到特写的孩童笑脸、老兵眼泪,最后拉远到历史长河中所有城池的宿命。没有直接说战争多残酷,但通过"拆寺庙修城""孩子不知愁"这些细节,比直接控诉更有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