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宫使余丞相
间世生英杰,于时瑞幅员。
昔为天下宰,今作地行仙。
帝渴梅调鼎,民思楫济川。
元戎辞屏翰,珍馆逸林泉。
勋业麒麟上,声名奏华颠。
落成新紫府,拂拭旧青毡。
暇日来簪履,春风可管弦。
莲开花十丈,桃熟岁三千。
云驻东山境,星辉北斗躔。
笑谈皆雨露,指顾即陶甄。
乌景行添线,蟾华且上弦。
垂弧当纪节,称兕正迎年。
四海俱瞻仰,三宫助祝延。
匹休和有宋,受福总无边。
试吏如孤远,蒙恩夙记怜。
姓名勤剡奏,庖廪费周旋。
顶踵思持报,丝毫力未宣。
一凭难老颂,再炷博山烟。
愿把如椽笔,重归秉化权。
倍书中令考,稳稳戴貂蝉(同上书册六页四四九九)。
昔为天下宰,今作地行仙。
帝渴梅调鼎,民思楫济川。
元戎辞屏翰,珍馆逸林泉。
勋业麒麟上,声名奏华颠。
落成新紫府,拂拭旧青毡。
暇日来簪履,春风可管弦。
莲开花十丈,桃熟岁三千。
云驻东山境,星辉北斗躔。
笑谈皆雨露,指顾即陶甄。
乌景行添线,蟾华且上弦。
垂弧当纪节,称兕正迎年。
四海俱瞻仰,三宫助祝延。
匹休和有宋,受福总无边。
试吏如孤远,蒙恩夙记怜。
姓名勤剡奏,庖廪费周旋。
顶踵思持报,丝毫力未宣。
一凭难老颂,再炷博山烟。
愿把如椽笔,重归秉化权。
倍书中令考,稳稳戴貂蝉(同上书册六页四四九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寿宫使余丞相》是一首写给当朝高官的祝寿诗,用华丽的比喻和典故堆砌出一位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官员形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人物塑造:从"治国能臣"到"逍遥神仙" 诗中把余丞相比作"英杰""地行仙",说他过去是治理天下的宰相("天下宰"),如今像神仙般超脱。用"梅调鼎"(宰相治国如调鼎调味)、"济川"(渡百姓过河)等典故,强调他既能辅佐皇帝,又能为民解难。最有趣的是"麒麟上""奏华颠"的描写——把他的功绩画在麒麟阁(汉代功臣画像处),连头发花白都成了荣耀的象征。
2. 祝寿现场的奢华想象 诗人描绘寿宴场景极尽华美:新建的紫府(仙宫)落成,春风中管弦齐鸣,莲花一开就十丈高(夸张手法),蟠桃三千年一熟(西王母的仙桃)。这些神话意象都在暗示寿星的身份尊贵,连"北斗星"(象征权力)都为他闪耀,谈笑间就能造福百姓("雨露""陶甄"指恩泽)。
3. 作者的小心思 最后六句露出作者"小心机":自称"孤远"小官,感激丞相提携,想用"如椽大笔"(写文章的才华)报答,暗搓搓希望丞相继续掌权("秉化权"),这样自己也能沾光升官("戴貂蝉"指当大官)。这种含蓄的职场讨好,在今天看来也很真实。
全诗精髓:用神话级彩虹屁吹捧领导,既展现寿星的功绩,又暗含自己的仕途期待。虽然满篇"麒麟""蟠桃"的夸张比喻,但核心逻辑很接地气——夸人时要联系对方的职业成就(治国),结合吉祥意象(长寿),最后委婉表达个人诉求。这种"职场社交诗"在古代官场相当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