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何朝申所藏赵邈卓馋虎图
何日老於菟,失脚来空山。
山中无所食,瘦骨见孱颜。
舐掌鼓饿舌,始信择肉艰。
姑求一饱计,未肯藏榛菅。
车师有深趣,粉墨不可删。
兽心察凶毒,人事戎防闲。
编须固莫敢,强弓亦徒弯。
吾命傥足惜,斜阳掩柴关。
山中无所食,瘦骨见孱颜。
舐掌鼓饿舌,始信择肉艰。
姑求一饱计,未肯藏榛菅。
车师有深趣,粉墨不可删。
兽心察凶毒,人事戎防闲。
编须固莫敢,强弓亦徒弯。
吾命傥足惜,斜阳掩柴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年迈老虎误入空山后的困境,借此隐喻人世间的生存挑战与危机意识。
开篇用"老於菟"(老虎别称)点明主角——一只衰老的老虎不小心闯入了荒芜的空山。山中找不到食物,饿得瘦骨嶙峋的老虎舔着爪子,终于明白捕食有多艰难。它现在只求填饱肚子,连平时藏身的灌木丛都不愿躲进去了。
中间笔锋一转,说画这幅画的人(车师)很有深意,用笔墨记录下这个场景。通过观察野兽的凶性,提醒人类要时刻保持警惕。老虎的胡须都竖起来了(编须),但强弓对它也无可奈何——既说明老虎的凶猛,也暗示危险难以防范。
最后诗人感叹:如果我还珍惜自己的性命,就该在夕阳西下时关好柴门。整首诗通过老虎的窘境,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对潜在危险保持戒备。画中的饿虎不仅是自然界的猛兽,更是人生中各种危机的象征,而"掩柴关"这个动作,就是普通人最朴实的自我保护智慧。
王灼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