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理想中的皇帝形象,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他的品格魅力。
前两句说这位圣明的君主生活清心寡欲,几乎对什么都不留恋,唯独放不下笔砚文具——这里用"未忘怀"这个生活化的说法,暗示皇帝对学问的真诚热爱,不是装样子。就像现在有人可以不要名牌包包,但看到好书就忍不住想买。
后两句画面感很强:春天早朝结束后,官员们都散了,皇帝却独自抱着书坐在"损斋"里。"损斋"这个书房名字很特别,"损"是减少的意思,可能暗示皇帝通过读书来减少浮躁欲望。就像现代人下班后不去应酬,反而喜欢泡在书房看书的感觉。
全诗最妙的是用"独拥图书"这个动作,把高高在上的皇帝还原成一个爱读书的普通人。没有说教,却让人感受到: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排场,而在于这种专注学问的朴素精神。就像现在优秀的领导,可能不讲究吃穿,但对专业知识的钻研从不懈怠。
周麟之
(1118—1164)泰州海陵人,一说江宁人,字茂振。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给事中。绍兴二十九年,充金国哀谢使,言辞详雅,金人为加礼。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金主背盟,复奉命出使,以主张俟金来南,尽锐奋击,必能成功,辞之。因被劾,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有《海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