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竟有吞声别。
怪连宵、风房露槛,云旗明灭。
十载回肠无一语,已透中边洞彻。
却不道、催花时节。
纵有鹃声啼不断,顿西楼、月黑天如铁。
曾不见,鹃之血。
百身莫赎三良穴。
甚池塘、荆榛栉比,都无磨折。
拚却晓风残月苦,英发雄姿休说。
况细数、灯光香热。
耿耿当熊占鹊感,总星辰、昨夜明河澈。
又岂啻,牙琴辍。
怪连宵、风房露槛,云旗明灭。
十载回肠无一语,已透中边洞彻。
却不道、催花时节。
纵有鹃声啼不断,顿西楼、月黑天如铁。
曾不见,鹃之血。
百身莫赎三良穴。
甚池塘、荆榛栉比,都无磨折。
拚却晓风残月苦,英发雄姿休说。
况细数、灯光香热。
耿耿当熊占鹊感,总星辰、昨夜明河澈。
又岂啻,牙琴辍。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生离死别的痛苦,以及面对命运时的无奈与抗争。全词情感浓烈,像在黑夜中呐喊。
上片开头就点出"吞声别"——想哭却哭不出来的离别。用"风房露槛"等意象营造出阴森不安的氛围,暗示离别前的煎熬。"十载回肠"说这种痛苦已经持续十年,如今终于看透了一切。杜鹃啼血的典故用得巧妙:就算杜鹃叫到吐血,在漆黑的夜里也看不见血迹,比喻自己的痛苦无人知晓。
下片用"百身莫赎"表达宁愿死一百次也换不回逝者。"荆榛栉比"描绘荒芜景象,反衬内心的荒凉。"晓风残月"化用柳永词句,但加上"拚却"二字,显出豁出去的决绝。最后用"牙琴辍"(伯牙绝弦)的典故,说失去知己的痛苦,比这更甚。
全词特色在于:
1. 用黑夜、荆棘等阴暗意象贯穿始终
2. 典故用得自然,如杜鹃啼血、伯牙绝弦都贴合主题
3. 情感层层递进,从隐忍到爆发
4. "拚却""纵有"等词展现倔强姿态
这首词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无望仍要抗争"的悲壮感,就像在绝境中依然高举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