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西山即目

抱暖驱坚径,声连千里白。
鍊水缚地骨,寒落石林瘠。
晴眶归众曜,远明表微僻。
冻涨冰叶散,风洲霰纹积。
劲草创坚立,溪翎登岸踯。
陆壑坦殊貌,群峰态转益。
陡巘未云青,潜澌结夐石。
淞流解屡合,风日争向夕。
当险值归樵,耸肩避尘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后西山的壮美画卷,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

开篇写诗人踏雪前行,踩着坚硬的小路,感受着雪地的温暖(“抱暖驱坚径”),放眼望去,千里冰封,一片银白(“声连千里白”)。冰雪仿佛将大地束缚(“鍊水缚地骨”),而寒冷的天气让石林显得更加瘦削嶙峋(“寒落石林瘠”)。

随后,阳光穿透云层(“晴眶归众曜”),照亮了远处偏僻的山野(“远明表微僻”)。冰冻的溪流碎裂,冰片四散(“冻涨冰叶散”),风吹过沙洲,雪粒堆积成细密的纹路(“风洲霰纹积”)。坚韧的野草在寒风中挺立(“劲草创坚立”),溪边的鸟儿跳上岸边,徘徊不前(“溪翎登岸踯”)。

诗人继续描绘山野的奇异景象:平坦的河谷与陡峭的山峰形成鲜明对比(“陆壑坦殊貌”),群峰姿态万千,更显壮丽(“群峰态转益”)。陡峭的山崖尚未被青苔覆盖(“陡巘未云青”),而暗流在幽深的石缝中冻结(“潜澌结夐石”)。松枝上的冰凌时而凝结,时而融化(“淞流解屡合”),夕阳西下,寒风与日光相互较量(“风日争向夕”)。

最后,诗人在险峻的山路上遇见归来的樵夫(“当险值归樵”),樵夫耸着肩膀,默默避开尘世的喧嚣(“耸肩避尘客”),仿佛与这片冰雪世界融为一体,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

整首诗以冷峻的笔调勾勒出冬日山野的苍劲与寂寥,既有宏大的雪景,也有细微的生命力,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诗意。诗人通过对冰雪、山石、草木、鸟兽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暗含了对人世纷扰的疏离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