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事紧张、危机四伏的边疆场景,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开头"西边传来紧急军报"直接点明局势紧张,用"夕阳下忧愁蔓延"的意象,暗示国家命运如同将沉的落日般令人担忧。第三四句写南方边疆战略地位重要,但大理地区(可能代指边疆要塞)的存亡安危令人揪心,凸显了边防的脆弱性。
中间两句批评朝廷官员只会被动应对危机("应变诸公屡"),而边疆将士却要四季不停地防备外敌("防秋四序忙"),"防秋"特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在秋季南下劫掠的防御行动。这里暗含对统治者无能的不满。
最后两句是全诗亮点:自古以来这些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却任凭豺狼般的敌人肆意猖狂。"豹虎"比喻凶残的侵略者,"谩"字带着强烈的讽刺,暗示朝廷对外敌的轻视或应对不力。诗人通过今昔对比,痛心疾首地指出战略要地失守的危机。
全诗像一幅动态的边疆危机图卷,既有战报飞驰的紧张画面,又有夕阳愁云的沉重氛围,最后落在"豹虎猖狂"的痛心现实上。诗人用通俗的比喻(把敌人比作豹虎)和鲜明的对比(古来形胜vs今日失守),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边疆危机和爱国忧思。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