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独坐次田叔韵 其一

万里中秋月,披衣强自看。
即教人意满,难放客愁宽。
朔气侵榆柳,清辉动羽翰。
遥思故园夕,亦此怅阑干。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中秋夜一个人独坐时的复杂心情,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句"万里中秋月"像电影开场的大全景镜头,一下子把读者拉到中秋夜的广阔天地间。但紧接着"披衣强自看"的"强"字很妙,明明团圆夜该开心赏月,诗人却像是勉强自己去看,暗示了孤独感。

中间四句是矛盾心理的拉锯战:月亮那么美,本该让人满足(人意满),却怎么也化解不了漂泊在外的愁绪(客愁宽)。"朔气侵榆柳"写北方寒气侵袭树木,"清辉动羽翰"写月光照亮鸟儿的翅膀,一冷一暖的对比,就像诗人又爱又愁的心情。

最后两句情感升华:诗人望着月亮,突然想到故乡的亲人此刻可能也在同样的月光下惆怅(怅阑干)。这里的"阑干"既指栏杆,也暗指泪水纵横的样子,把空间距离(遥思)和情感距离(共望一月)巧妙融合。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甜蜜的苦涩"——中秋月色越美,越反衬出游子的孤独。诗人没有直接哭诉想家,而是用"强自看""难放"这些克制表达,让思念更有重量。就像我们现代人过节时,越热闹反而越想家的那种复杂感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