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修觉山绝胜亭上眺望远方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感慨。
前四句写景:山中古寺幽深,树木茂密,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蜀地风光。远处树木隐约可见,平野低伏,江水散漫流淌,沙洲错落分布。诗人用"稠""低""吐"等生动字眼,把静态的山水写得充满动感,展现出一幅开阔壮美的巴蜀山水画卷。
后四句抒情:老眼昏花的诗人突然看到这般美景,恍惚间以为是故乡的岘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想起故乡槎头的美味。最后两句尤为动人——当年这里的风景让游子伤怀,如今想来,这种愁绪应该和思念故土的忧愁是一样的吧。诗人通过今昔对比,将个人漂泊的感伤升华成普遍的人生体验。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看山不是山"的恍惚感:眼前明明是蜀地山水,诗人却看成故乡风景;明明是客观景物,却勾起主观愁绪。这种时空交错的情感体验,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游子"处处山川非故园"的惆怅。
王之望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