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岘山

荆南岘首悲羊祜,苕上登临亦此山。
风景未因吴楚异,兴怀同在乱离间。
光浮碧浪群峰远,日暗黄云宿鸟还。
剩有群公寻逸社,芒鞋藜杖一追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岘山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眼前景色的赞叹,还流露出对乱世离别的感慨。

首联“荆南岘首悲羊祜,苕上登临亦此山”提到羊祜,他是西晋名将,镇守荆南时曾登岘山感叹人生短暂。诗人在这里登临同一座山,自然联想到羊祜的悲叹,暗示自己也怀有类似的感慨。

颔联“风景未因吴楚异,兴怀同在乱离间”是说虽然时代变迁,吴楚之地风景依旧,但人们面对乱世的心情却是相似的。诗人身处乱世,登高望远,不禁生出与古人相同的感慨。

颈联“光浮碧浪群峰远,日暗黄云宿鸟还”是写景名句。夕阳西下,阳光洒在碧波上,群峰在远处若隐若现;暮色渐浓,黄云蔽日,鸟儿纷纷归巢。这两句画面感极强,既有壮阔的远景,又有细腻的近景,动静结合,色彩鲜明。

尾联“剩有群公寻逸社,芒鞋藜杖一追攀”写诗人与朋友们穿着草鞋、拄着藜杖,一起追寻隐逸之乐。在乱世中,他们选择登山赏景,暂时忘却烦恼,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心态。

整首诗将历史、风景、情感融为一体,既有对古人古事的追忆,又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还有对乱世人生的感慨。诗人通过登高望远,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表达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心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