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九月日有食之纪异三十韵

甲戌九月秋,朔旦风灾眚。
孛彗犯太阳,凄凄如月冷。
方其如亏时,宛然虫食皿。
食之至於既,当空悬殊黑饼。
仿佛存圈子,中陷犹枯井。
云间星书见,草木森弄影。
天地寂无声,疑似非人境。
问之道旁翁,欲语喉先哽。
翁今九十余,眼未见此景。
爰有虮虱臣,拜跪泪沾领。
天高听则卑,宜鉴愚臣请。
日者阳之宗,千古光常炳。
此日何不臧,臣心忧耿耿。
或者得天君,先事示之警。
流金为汤戒,洚水为尧儆。
虽重一时忧,何伤天历永,
吾君今尧汤,四海元元幸。
公道大开明,朝列肃而整。
祗恐万一间,左右容憸悻。
方秋阴用事,阳微阴渐逞。
不去谗慝根,惧作忠良罕。
天乃出怪异,意欲悟观省。
吾国必有人,伏蒲输骨鲠。
吾君必开纳,小心知畏谨。
阳政必日修,阴邪必痛屏。
天其终仁爱,悔过在俄顷。
大叫天上人,齐唤金乌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次罕见的天文现象——日食,并借此抒发对朝政的担忧和对君王的劝诫。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将日食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太阳被遮蔽,天空变得昏暗,仿佛一块黑饼悬挂在空中,周围的景象也变得阴森寂静,仿佛不在人间。这种异常的天象让诗人感到不安,他认为这是上天对人间的一种警示。

诗中的“道旁翁”是一个见证者,他活了九十多岁,却从未见过如此奇异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位老人的沉默和哽咽,表达了对这种异常天象的恐惧和忧虑。接着,诗人以臣子的身份,向天倾诉自己的担忧。他认为太阳是阳气的象征,若太阳被遮蔽,预示着阳气衰弱,阴气盛行,这是一种不祥的征兆。

诗人进一步将这种天象与现实政治联系起来。他认为,虽然国家在君王的治理下看似安定繁荣,但朝堂中可能隐藏着奸佞小人,阴险之人或许正在暗中操纵权力。诗人担心,如果这些奸邪之人不被铲除,忠良之臣将难以施展才能,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会受到威胁。

诗人认为,这次日食是上天对君王的警示,提醒君王要明察秋毫,及时清除朝中的奸邪之徒,恢复阳刚之气。他希望君王能够接纳忠言,谨慎行事,修明政治,杜绝阴邪。诗人相信,只要君王能够悔过自新,上天会继续眷顾这个国家。

最后,诗人以呼唤金乌(太阳的象征)醒来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光明和正义的强烈期盼。整首诗通过日食这一自然现象,巧妙地将天象与人事相结合,既展现了诗人对天象的深刻观察,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君王的深切关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