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过后万物焕新的景象,同时暗含对国运昌盛的赞颂。前两句"中兴日月明,王气山何在"用明亮的日月比喻国家复兴的盛况,"王气"指王朝的气运,通过反问句式引发思考。后两句"万物饰昭回,稽首王言大"展现雨后万物披上晶莹水珠的景象("饰昭回"),就像臣民虔诚致敬君王的英明决策("王言大")。全诗巧妙将自然景象与政治隐喻结合,秋雨的洗涤既带来自然界的清新,也象征着国家新政的清明。诗人通过雨后天晴的具象画面,传递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
宋光宗
赵惇(1147年9月30日—1200年9月17日),即宋光宗(1189—1194年在位),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第三子,母成穆皇后郭氏。宋孝宗即位后,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皇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宋孝宗禅位,登基为帝,改元绍熙。绍熙五年(1194年)禅位于次子赵扩,成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或“光宗内禅”。庆元六年(1200年)九月十七日,赵惇因病崩于寿康宫,在位五年,终年54岁,葬会稽永崇陵。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上谥号为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