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鱼在深处,幽鸟立多时。(《马侍中池亭》,《纪事》)
菖蒲花不艳,鸲鹆性多灵。(《古今诗话》)
盘中是祥瑞,天下恰炎蒸。(卖冰者,以下《吟窗杂录》)
待暖还须去,门前有路岐。(《夜坐》)
春雨无高下,花枝有短长。(《春诗》)
老负峨眉月,闲看云水心。(《赠齐己》,《五代史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作品其实是由不同诗句拼合而成,每句都像一幅独立的小画,用最朴实的语言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瞬间。

比如"喜鱼在深处,幽鸟立多时"就像个水下镜头和慢动作特写的组合:鱼儿自在游向深水,鸟儿静静站在枝头,一动一静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从容。这种观察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静下心来才能捕捉到的画面。

描写菖蒲花和八哥鸟那句特别有意思——不说花多美,反而强调"不艳",但马上用鸟儿的灵性来平衡,像在告诉我们:平凡的外表下往往藏着有趣的灵魂。这种反常规的写法反而让人印象深刻。

卖冰者的那句最接地气,把冰块比作"祥瑞",又吐槽天气炎热,短短十个字既有幽默感,又生动记录了市井生活。这种把日常琐事写出仪式感的本事,正是诗人的独特视角。

夜坐时的感悟也很真实:明明想留下取暖,却知道终究要踏上岔路。这种矛盾心理谁都经历过,诗人用最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人生常态——温暖舒适与不得不前行的纠结。

写春雨的句子看似简单却暗含哲理:雨水公平洒落,但每朵花接受雨露的姿态各不相同。这简直像在说:同样的环境里,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自然界的现象被赋予了人生启示。

最后赠友人的句子最有味道,把月亮比作该背的"包袱",把看云观水当作修心,活画出一个洒脱老人的形象。这种把自然景物转化为生活态度的写法,让人看到诗人淡泊名利的胸怀。

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是:专挑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用减法写诗,没有华丽辞藻,但每句都像打磨过的鹅卵石,简单圆润却透着智慧的光泽。诗人教会我们: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就在观察生活的眼睛里。

虚中

唐僧。宜春人。少脱俗从佛,而读书吟咏不辍。居玉笥山二十载,游潇湘,与齐己、尚颜、顾栖蟾为诗友。后住湘西栗成寺,与马希振情好甚笃。又时时贻诗司空图,图亦推重之。有《碧云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