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美人织锦图
大嫂二十馀,小姑年十九。
大嫂织倦花下行,小姑弄梭不停手。
纤纤玉指柔且温,机声似凤哑哑闻。
一尺一尺复一尺,织成一片湘江云。
东家郎君大骄劣,倚阑漫把春情说。
玉梭信手忽自抛,白日触翻双齿折。
大嫂织倦花下行,小姑弄梭不停手。
纤纤玉指柔且温,机声似凤哑哑闻。
一尺一尺复一尺,织成一片湘江云。
东家郎君大骄劣,倚阑漫把春情说。
玉梭信手忽自抛,白日触翻双齿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女子织锦的生动画面,通过对比两位女子的不同状态,展现了劳动与青春的美好,同时也暗含了对轻浮行为的讽刺。
1. 人物对比鲜明:
- 大嫂:二十多岁,已经有些疲惫,织累了就去花下休息,显得从容自在。
- 小姑:年仅十九,青春活力,手不停歇地织布,动作娴熟而优美。
2. 劳动场景的生动描写:
- 用“纤纤玉指柔且温”形容小姑的手,既表现她的年轻美丽,也暗示她织布时的温柔细致。
- “机声似凤哑哑闻”把织布机的声音比作凤凰的鸣叫,赋予劳动一种诗意和美感。
- “一尺一尺复一尺”用重复的句式,形象地表现了织布的漫长过程,而“织成一片湘江云”则用比喻形容锦缎的美丽,像湘江上的云彩一样轻盈飘逸。
3. 突如其来的转折:
- 诗的后半部分突然引入“东家郎君”,一个骄傲轻浮的少年,他倚着栏杆说些轻佻的话,打扰了小姑的劳作。
- “玉梭信手忽自抛,白日触翻双齿折”写小姑被惊扰后的反应:她随手扔下梭子,结果不小心把织布机的部件弄断了。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小姑的慌乱和恼怒,也暗示了外来干扰对劳动的破坏。
4. 深层含义:
- 诗歌赞美了女性的勤劳和灵巧,尤其是小姑的专注和技艺,将劳动升华为一种艺术。
- 对“东家郎君”的描写则带有讽刺意味,批评了那些不尊重他人劳动、行为轻浮的人。
- 整首诗像一幅动态的画,既有宁静美好的劳动场景,也有突如其来的冲突,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复杂。
总结: 这首诗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古代女子织锦的劳动之美,同时也通过一个小插曲,表达了对外界干扰的不满。它让我们看到,劳动不仅是生存的需要,也可以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而专注和尊重是这种创造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