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蓑(二首)

一蓑费几藤,南冈砺朝斧。
交加落翠蔓,制作类上古。
吾闻大泽滨,羊裘动世祖。
何如六尺蓑,灭迹芦花渚。
举俗无与同,天随梦中语。
今夜不须归,前溪正风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穿着用藤蔓编织的蓑衣,在风雨中前行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感。

首先,诗中提到“一蓑费几藤”,说明这件蓑衣是用许多藤蔓精心编织而成的,暗示了制作的艰辛和用心。接着,“南冈砺朝斧”描绘了作者早晨在南冈上磨斧的情景,给人一种古朴、原始的感觉。随后,“交加落翠蔓,制作类上古”进一步强调了蓑衣的制作过程,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意味。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大泽滨”和“羊裘动世祖”的典故。这里的“羊裘”指的是古代隐士常穿的羊皮衣,象征着隐逸生活。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诗人认为即使有羊裘,也不如这件六尺蓑衣,因为蓑衣可以让他在芦花丛中隐去踪迹,彻底与世俗隔绝。

“举俗无与同,天随梦中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心境,仿佛只有梦中才能听到天意的指引。最后,“今夜不须归,前溪正风雨”则是诗人决定在风雨中继续前行,不再回到世俗的象征,展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坚定选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件藤蓑衣和风雨中的前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展现了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陈宪章

陈录,字宪章,以字行,号如隐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传世作品有《万玉图》、《烟笼玉树图》、《梅花图》等。

0